全国服务热线:135-8827-4422
慈溪侦探调查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十起全面综合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案件。 其中,第一起案件是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一幼儿园虐童案。 2016年,当地法院以虐待监护人、看护人罪判处王老师、孙老师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 2017年1月,法院判决维持原判。 据报道,这是刑法修正案实施后媒体报道的第一起虐待被监护人和照顾者的案件(9)。此外,上海教师林某某利用教师身份强行猥亵15岁女学生案也被列入十大案件。
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起诉该教师时,向法院提出禁止其执业并判刑的建议。 法院最终以强制猥亵罪判处林某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自判决执行之日起三年内禁止从事教育相关工作。 据报道,上海区闵行区检察院还于今年7月与综治办、教育局签署了《限制性侵犯罪分子执业办法(试行)》,共同建立性侵信息数据库罪犯。 对于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行业,需要严格准入筛查。 目前,信息库已录入近五年来全区因性侵未成年人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人员信息。 还对相关行业7000余名在职人员进行了人员筛选,并开始招聘新入职人员30余名。 审查工作,避免有性侵未成年人历史的人员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行业。
▲幼儿园虐童案件屡屡发生,引发全国关注。 据东方IC
最高人民检察院小检察室副主任史伟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闵行区检察院牵头实施了这一办法。 将卖淫等违法犯罪人员纳入黑名单,并将辖区内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教育单位、培训机构、医疗机构、救援组织、游乐场所、体育场馆、图书馆等纳入黑名单。 应加强对入职人员的审核。
史伟忠介绍,司法实践表明,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具有累犯率高、熟人犯罪比例普遍等特点。 一些西方国家也建立了类似的制度,比如大家熟悉的美国“梅根法案”。 2015年,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还规定:“因利用职务便利犯罪或者违反职务所规定的特定义务实施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和防止再犯罪的需要,自刑罚执行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禁止其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至五年。” 修正案实施以来,各地检察机关在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适用了这一规定。 提出禁止被告人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职业的量刑建议。 但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职业和机构有很多,如何有效落实这一制度还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 例如,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性侵未成年人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并建立了信息登记数据库; 禁止未成年人就业及信息公开制度。
史伟忠还提到,公开性侵未成年犯罪分子信息的做法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但由于这一做法涉及一些保护儿童、保障罪犯基本权利等敏感问题,目前仍存在不同认识,需要有成熟的制度来保证其推广。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这些探索非常关心,将加强研究指导,适时推广一些成熟做法。
幼儿园虐待儿童
作案的除了老师,还有保安
此前,多地曾曝光幼儿园虐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依法惩治侵害幼儿园儿童犯罪全面保障儿童权益的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惩治和预防幼儿园儿童违法行为。 那么,检察院针对幼儿园虐童案件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检察机关始终高度重视虐待儿童案件,坚持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 最高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郑新建表示,2016年1月至今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幼儿园。 共有69起工作人员虐待儿童案件,77人被起诉。 从犯罪类型来看,主要涉及强奸、猥亵儿童、虐待监护人、看护人等犯罪。 从犯罪主体来看,不仅有幼儿园教师,还有保安等临时工作人员。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院坚称,无论是谁犯了什么罪,只要触犯法律,侵犯幼儿园小朋友的合法权益,都将严厉打击,并予以严厉打击。绝不会心慈手软。